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洄瀾 Never Stop極限200K

緊接著日月潭橫渡的就是洄瀾 Never Stop 200K了,因為一開始在網路上號召EMBA學長報名時,反應並不熱烈,因此我就向台大山谷會報了名,山谷會雖非單車的專業團體,但夥伴們憑著多年的默 契,果然十分俐落,很快的訂出每週訓練課程、訂民宿、在Google map上抓出路線圖及沿線坡度Profile、派出斥喉勘查路線、標定補給地點、採購補給品項及大會規定必備的反光帶等,效率之高,真令我肅然起敬。

就在山谷會按部就班準備即將就緒時,EMBA在單車社的隊長登高一呼之下,忽然踴躍起來,有十多位學長、學妹決定參賽,唉,怎麼說呢,慢熟吧,準備時間當然倉促,靠著天立學長在花蓮的人脈解決了住宿問題,補給呢?靠行山谷會就行了。

9/25山谷會四部車,載著12輛單車、9個人,由台北開去花蓮,中途在和平碰上施工的整點管
蘇花整點放行
後山圓夢民宿
制,抵達『後山圓夢民宿』已近五點,這民宿離比賽起點大漢技 術學院頗近,繼我們之後陸續又有十多人進駐,一時間大廳竟擠進二十多台各式單車,十分壯觀。當晚領到領隊小O就已分配好的隨身補給品、反光條、擋雨浴帽、 大會手冊和號碼,大家去花蓮市區與負責補給的翠瑛家人一起吃牛肉麵,其中有和我同為M60組的朝和學長和年輕留著騷鬍子看來酷酷的士涵,他們父子倆也要參賽,後來才知士涵曾中風,他有很豐富的生命故事,這是後話。
補給品
戰馬
9/26四點起床,有人是興奮過度,有人是被興奮過度的夥伴吵得沒法入睡,反正一夥人沒有一人有一夜好眠。4:45出門時天還沒亮,大漢技術學院同時擠進 五千多人,等5:25好不容易走到出發起點時,天空已有一些朝霞了,夥伴也都擠散了,心裡盤算著這200公里要用8小時還是10小時來騎,若以今年環島經驗,這193的100K應該四小時能騎完,但回程台9的100K就沒譜了。我們M60組只有18人,雖被取笑是保障名額,但也不能太難看吧。
排隊等候檢錄
出發
月眉國小

一路孤軍奮戰,騎到月眉國小,我特地彎進校園,為的是拍下環島路過時沒拍的美麗的操場。


49K來到箭瑛大橋前的山谷補給站,耗時1:50,算算還蠻快的,就想多休息一會順便等後面的夥伴,等到必洙、阿貴、天立、應義、明達、明樺都到才重新出發,途經名聞遐而的米棧國小,發現騎士們
照片 063.jpg
照片 062.jpg







都匆匆而過,竟沒人停車駐足欣賞,實在可惜。沒多久就到了自強外役監獄,這裡也是個極佳賞景地點,可惜大會沒在此設站,白白浪費了193的好風景。
2009cycling 120.jpg
P5290471.JPG







照片 064.jpg
9:44,騎乘時間四小時,我已騎了104K來到樂合折返點的7-11,這是山谷第二補給站,也是EMBA上回環島往安通的集結點,翠瑛和大哥在此殷殷招呼已有些疲憊的夥伴,我又混了二十多分鐘才滿足的離開。

轉過玉里大橋就接上了台9線,這時太陽開始發威,由 玉里一路往北都是逆風的緩長坡,經舞鶴、三民、 瑞穗北回歸線碑而富源,許多騎士的意志都在這一段路上被擊潰,幾乎只要有樹蔭的地方就有人棄械休息,7-11前更是癱了一地的單車,以橫屍遍野形容也不為過,本來還 想去喝個City照片 066.jpg Café’也只好作罷。其實我的狀況也沒好到哪裡,因為沒穿襪子,經過長程連續的踩踏,腳底開始抗議,體力的負荷對我不是問題,可是過了鶴岡以後, 幾乎每 一次的踩踏,腳掌的踩踏部位都傳來一陣燒灼般的刺痛,本來還能為被我超越的騎士加油,現在自顧不暇,也只能咬牙硬撐,速度也自然慢了下來。看到光復糖廠的指標,雖很想 停下吃冰棒,最後還是用理智告訴自己,快快騎到林田山的第三補給站去解放受苦的雙腳更要緊,放棄了可口的糖廠冰棒。
照片 068.jpg
照片 069.jpg 12:38終於來到萬榮豬腳-我們的第三補給站,這五十公里花了足足兩個半小時,脫下車鞋,趕緊把兩隻感覺已燒燙起泡的腳踩進屋旁的水窪裡,深深的吸進一 口涼空氣,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暢快, 接連向胃裡灌進兩瓶涼水,才讓烈日下被曬乾的身軀恢復生機。吃飽喝足,在隊友的催促下,又捱了二十幾分才啟程。


趁著充分休息之後的體能高峰,雖是頂風,我仍然卯足勁狂飆了好長一段,過鳳林後轉入台11丙,就再也沒風景好看,忍著腳底的痛,面對漫漫長路,這有點像人生的歷程,有時會有好風景,有時沒有,你也只能微笑面對。終於進入花蓮市區,看來應該很快就能解脫了,結果又繞過七星潭,走了十公里才見到大漢照片 070.jpg技術學院的操場,真實的里程是210K,衝線時真的沒有太多的喜悅,只有解脫。

照片 071.jpg







後 記:10/25由山谷會伙伴處得知,為我們張羅這次補給的蕭大哥(箭瑛大橋前的山谷補給站照片裡穿黃衣的那位),竟然在前幾天與朋友騎車去太魯閣的回程中 發生車禍,短短不到一個月之前,我們大夥還接受他盡心盡力的熱情支援,如今卻在他最熟悉的台9轉入193的路口發生憾事,除歎天道無常外,也要提醒我們單 車族:安全才是回家的路,安全帽一定要戴上、胎壓和煞車一定要檢查,比賽時有警察杯杯替我們擋車,我們最大,平日練車就多小心為上,真的不願再聽到這樣的憾事再發生了。

台大EMBA的年度大戲-橫渡日月潭

自從8/1武嶺一役以後, 就一直忙於台大EMBA的年度大戲-橫渡日月潭的泳訓,緊接著就是洄瀾200 Never Stop車賽和台東鐵人三項賽,每一個活動的準備和過程都很精彩,就只好事後來分段來補述了。

其實這幾個活動的準備是軋在一起的;為了橫 渡日月潭,我從八月中到九月橫渡前一週,每週四、週日都開了泳訓時間,其間還有三次開放水域的練習,是安排在基隆外木山水域。外木山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是個 浮潛賞魚的好去處,可是我們第二次去時,重創台灣的莫拉克颱風剛過,水域到處是漂流木,十分不好游,第三次更誇張,浪高近一公尺,以我一人之力照顧這些大 部分沒海泳經驗的夥伴,像母雞帶小雞一般,真有些緊張,萬幸,這些小雞都能安全回岸。
P1030033.JPG

L1000631.jpg
原來希望透過那麼多次的練習,讓這一百多位打算下水的學長姐熟悉開放水域的游泳,至少也讓我瞭解他的能耐,才好安排配對游泳的夥伴,可就偏偏有不少人迷信一葦渡江的神話,輕忽了泳渡的潛在危險,安排的泳訓從不出 現,自己也沒體能加強的訓練,這對帶隊的我們和無辜簽下領隊切結書的柯院長是極不公平的,讓我緊張到出發前兩天還在四處打聽這些人的泳技到底如何,得到的 答案 是,他們大部分都棄權了,讓我鬆了一口氣。
P9200572.JPG
img311.jpg
在我的觀念裡,泳渡日月潭應該是個像嘉年華一般,是行有餘力才來從事的輕鬆歡樂的活動,決不是為了創造一項個人記錄而來從事的冒險活動,許多人以把它的意義曲解了,也平添了許多危險。

這次我們以大約20人為一隊,每組兩人互為對方的小天使,總共分成6 隊,每隊有指定的保
P9200562.JPG
母,負責各隊的所有的物資發放、後勤支援和人數清點,希望兩個小天使真能做到不離不棄的地步,但是今年的人數太多,加上參與泳訓的狀況 不如預期,對泳士的體能和泳技的掌握就有落差了,即使現場調整原本的配對,也不一定能盡如人意,結果妻離子散、隨人顧性命的場景仍一再發生,一位學長最後還演出驚悚的迷航6小時事件,好在我們福星高照,最終仍以悲喜劇收場。

雖然有這樣的插曲,但是鐵人社的夥伴們仍然依照原先的計畫,上岸之後立刻換上跑鞋,豪氣的一路由德化碼頭跑9.2公里上坡路,回到朝霧碼頭來,為兩週後的台東鐵人賽拉開序幕。

照片 047.jpg
P9200591.JPG有了這次的教訓,若明年還有人接辦這活動,就必須更嚴格的要求參加者起碼的游泳能力和對夥伴的承諾,才能杜絕憾事的發生,讓日月潭泳渡活動真正成為個像嘉年華般的輕鬆歡樂的活動。

慢板鐵屁股-我也騎上了武嶺

當漢儒在召集單車社隊友騎武嶺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瘋了,這可是單車界的聖殿耶,從海拔400m的埔里騎上3275m的武嶺,EMBA的肉腳有幾個敢嘗試?明樺因為前次接辦199的單車之旅的口碑,這次不幸又被點名接下了任務,但是心裡大概也是七上八下,萬一湊不足20之數就很難成團了,沒想到後來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IMG_9327.JPG
整裝待發 (12).JPG
我發現,凡事要成,都得要經過一段燉煮的過程。這武嶺的單車挑戰一開始當然是欽能、漢儒等已有挑戰經驗的健腳報名,再來終於有一些不自量力又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不怕死的學長出現了,再過一陣子又會 有一批其實實力不錯,但又怕失敗出糗,有一點龜毛的學長也來了,經過一段email來來往往,挑戰的氣候慢慢形成了,有一天,突然就到了引爆點,簡直可用扶老攜幼來形容,許多車齡很淺的學長,不知是被騙還是被拐,也開始一擁而上,明樺只好追加一輛遊覽巴士,原來包下的全棟民宿也不夠了。看來,這單車騎士的 群體行為挺值得研究,似乎可以寫篇博士論文咧。

整裝待發 (1).JPG
舒活筋骨 (4).JPG
8/1清晨,大夥在二活前集合拆車,裝進剛拿到手的新車袋,一陣混亂之後終於出發。車行當中各自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並分享參與活動的動機與期待,這樣的 分享對EMBA的學長別具意義,因為EMBA同學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菁英,從第一屆86級到現在的98級,若非這類型的活動,大家很難得有共聚一堂的機會,而且大家興趣一致,話匣子一開,有聊不完的話題。我就對這群菁英挑戰高難度的勇氣十分好奇,最近這幾年,不知是什麼力量的牽引,讓他們對挑戰自我充滿了熱誠。

SANY0002.JPG
P1010852.JPG
埔里往霧社 (34).JPG
IMG_9330.JPG
埔里往霧社 (35).JPG


在海拔433m的埔里地理中心碑組好了戰馬,14:08往「人止關」進 發,聽說「人止關」當年是平地居民所能到達的最高點,過了「人止關」的路就不適合人走了,因為路已變得很陡。


我們騎到霧社,這是台14甲的起點,海拔1173m,因擔任後援補給的遊覽車還沒到,我們只好在霧社事件紀念碑前停下來緩一口氣,
IMG_9333.JPG
埔里往霧社 (39).JPGDSCN3438.JPG
天氣真熱,一人一碗綠豆冰,老闆十分同情我們這些狼狽的騎士,每一碗都加了超量的糖和冰,讓我們自己摻冰水,結果一碗綠豆冰變成了三碗綠豆湯,總算把體內的熱度降了下來。

IMG_9334.JPG
IMG_9340.JPG
休息了 半個小時,才與第二梯隊夥伴會合,從這裡上到海拔1752m的清境的路就更陡了,雖然8公里爬升不到600公尺,看來還好,但是有些路段還真是累人,陸續 有些學長出 現抽筋的狀況,也有夥伴在台灣最高的7-11喝咖啡,歇歇腿,在夕陽下,清境美景如畫, 我也趁著停下欣賞風景時調節幾已耗盡的體力,不巧剛好被坐著遊覽車
IMG_9343.JPG
IMG_9350.JPG
上山的女眷們瞧見,興奮大叫:「看,古教練也在推車耶!」一世英名就此付諸流水。看來很多人因為我推車而找到了下台階,也是功德一件。

好不容易在暮色中來到挪威森林民宿,海拔2050m,半日征戰終於告一段落。果然,我的推車就成了晚餐桌上的話題,這倒剛好給我宣揚健康的運動理念的機會:
IMG_9352.JPG
我們是業餘的運動愛好者,不是職業運動員,追求的是健康而非成績,即使參加比賽,成績也不是最大的考量,成績只是用來檢驗我們健康的指標,運動應該維持在個人心肺功能可承受的範圍內, 不用鐵齒硬撐,尤其美景當前,何苦讓自己喘到無暇享受

餐後在女生的木屋裡有個溫馨的home party(轟趴?聽起來很恐怖),慶祝如芬提前完成論文口試。最大的八卦也不過是,由女生的屋裡能看到隔棟木屋的男生,光著身子走來走去而已。如芬和 Riga帶了酒和滷菜,Melody客串酒促小姐,最好的理由就是:「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灌醉,明天不用上武嶺。」
IMG_9355.JPG

8/2太陽照樣由東方升起,沒人喝醉,只好繼續20k的挑戰。




由挪威森林到翠峰(EL.2329m)的7.5公里都還好騎,上鳶峰(EL2788m)的6 公里就很嗆了, 大
P1090505.JPG
DSC02203.JPG
P1090509.JPG
數數人都在此落地,連二次挑戰的漢儒也不例外,他很不服氣的拿出 i phone來量路面坡度,這才發 現竟然是15%,再6公里到昆陽 (EL.3100m)的路也差不多,總覺得一 坡又一 坡,

IMG_5001.JPG
IMG_4984.JPG
IMG_9373.JPG
IMG_9369.JPG 好像永無止境一般,大概是最 讓人絕望的路段了,到了P1090541.JPG昆陽,因為1.5公里外的武嶺已經在望,好像人又活了過來,只要腿沒在抽筋,大概都能一氣騎到武嶺牌樓下,然後把車扛上牌樓,留下光彩的 英姿。
IMG_9388.JPG
IMG_1707.JPG DSC00830.JPG
許多人到了武嶺才發現,原來,只要節奏放慢些,我也做得到。

後來看到網路上獨輪車騎上武嶺的貼文,http://eyeba111.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