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鐵人的夢幻馬拉松─太魯閣馬拉松

自從八年前不知天高地厚的闖入鐵人陣以來,就再也收不住腳,近年來隨著鐵人三項運動在國內的普及,如今雖身在M60組(分齡60歲組),在國內卻幾已達無 役不與的地步,每年參賽的場次大約在六場上下,也因此,奧運規格的標準鐵人三項賽已不若當年那樣仰之彌高了,於是開始設定更高的挑戰目標—42.195公 里的全程馬拉松賽。

前年趁著ING的【沒空篇】熱潮,終於趕在60歲之前幾天邁出了馬拉松的第一步,因久聞太魯閣馬拉松盛名,想要親炙太魯閣峽谷的魅力,今年又報了太魯閣馬 拉松。今年賽事定在11月1日,與11月9日的金門鐵人三項賽只相隔一週,為免跑全程馬拉松賽累到掛,搞得金門鐵人三項賽成績太難看,因此選了半程馬拉松 (21公里)來跑,而且決定就由太魯閣的出發點一路跑回天祥(路程約25公里),不在中途原定的溪畔折返點折返太魯閣終點,放棄唾手可得的完成獎牌,才不 辜負太魯閣的峽谷美景。

真的很慶幸做出放棄比賽獎牌的明智決定,我們選擇頭一晚住宿天祥,第二天一早搭計程車到比賽起點的太魯閣遊客中 心,途中司機先生已為我們先上了一課,把來太魯閣跑馬拉松的好處全講完了:「峽谷樹多,樹多芬多精就多;峽谷水多,水多負離子就多;峽谷岩石多,岩石多磁 場就強,每年來跑太魯閣馬拉松,保證益壽延年」。早上七點鳴槍,在小雨中由太魯閣牌樓出發繞行幸福水泥前第一折返點,再沿著立霧溪一路奔向天祥,至天祥青 年服務中心前的(全程馬拉松)第二折返點距離約莫24.8km,雖是一路上坡爬高約380m,但因為事先就設定了「享受比賽」的前提,沒有拿牌的壓力,跑 來格外輕鬆愉快,一路上水站、海綿站、補給站、醫護站都沒錯過,補給站提供的運動飲料/礦泉水/香蕉/小餅乾/Power bar裝了一肚子,即使並不真的很熱也拿一塊溼海綿頂在頭上,即使腿沒有很痠也讓護士美眉用「擦勞滅」塗了滿腿,途中和新認識的跑友邊跑邊聊天,來到天祥 的折返點一看,2小時50分,嗯,還行,這時感覺超讚的,若非行李還在天祥,我就和跑友一道跑回太魯閣去了,結果只好和他互道「加油!ING再會」。

因為跑得實在暢快,我有一種可以放腿飛奔的感覺,只要我願意。我深深的體會,由我們這樣平凡的人所得到的健康例證,讓我相信:長期持續的運動可以打破歲月 對身體的禁錮,某種程度來說,也是爭回了身體的自主權。尤其是當我在天祥折返點,看到對著向他喊:「爺爺,加油!」的護士美眉擺POSE的白鬍子老先生 時,更加確信。對一些渴求健康卻又視運動為畏途的人,我覺得,由我們的例子,一定有相當程度的鼓舞作用。

太魯閣到天祥這段壯觀峽谷公路 已是公認的世界級景觀,當年老兵們一鑿一斧雕鑿出峽谷公路的感人影像,還生動的留存在天祥晶華飯店的陳列長廊裡。我自己雖走過許多次中橫公路,卻從沒像這 次賽事中能這樣完全不受車輛的干擾,恣意駐足欣賞,而且峽谷裡早上才剛下過一陣雨,空氣清新又涼快,幾乎連遮陽帽都用不上,迎著涼風,讓清涼的空氣鑽進全 身皮膚三萬六千個毛孔,輕鬆的在峽谷裡盡情奔馳,時而俯瞰爭先奔流的嗚咽河水,時而回首欣賞峽谷中神態各異的巨岩紋理,時而遙望遠方緩緩往前移動的人龍, 這是何等的享受,很感謝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我們留下的這樣一個路跑淨土和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