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老鐵人征戰國際鐵人賽─泰國湄公河亞洲盃鐵人賽(一)

在台北就聽說這比賽的游泳項目是順流而下的,覺得挺有趣的,到了當地才知道湄公河的流水有多湍急,下了水是不可能逆流上游的,難怪只能順流往下游,好,再考考你,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國境內的哪一條江?以前的地理課堂上教過的,忘記了嗎?快去找出已經變成歷史的地理課本來查一查。
出發處.jpg
上岸處.jpg


(這兩張是湄公河游泳出發處和終點上 岸處的照片)


答案是雲南省境的瀾滄江與廊開隔江相對的就是寮國首都─永珍,能親身驗證小時候課堂裡學到的地理知識也著實讓我興奮,更讓人興奮的是在這偏僻的泰國省份,竟有22國選手前來參賽。

3/25我們由台北出發,會合了台東鐵人三項協會的六位選手和中華鐵人三項協會 包含四曼谷機場泰亞航.jpg 位隊職員的十四位代表隊員,搭乘華航班機飛往曼谷,再轉搭
待運戰馬.jpg
泰亞航飛往 與寮國相 鄰的廊開省Udon Thani,換乘巴 士約經五十分車程才到比賽地點─廊開(Nong Khai)。兩天後又來了台中大腳丫隊五位好手,光是參賽的台灣選手就有22 位 之多 ,聲勢十分浩大。


這 比賽有三天的賽事,3/27水陸兩項(Aquathlon),3/28陸上兩項(Duathlon),3/29鐵人三項(Triathlon),原來我 們都只報了鐵人三項(Triathlon),但眼看比賽還在三天以後,閑著也是閑著,禁不住邦文哥的慫恿,心想只當作熱身也好,因為在台灣的二鐵都是半程 賽,也沒仔細看賽程的內容,就又多報了陸上兩項(Duathlon),而水陸兩項(Aquathlon)因是順流而下,又只跑五公里,運動量太少就放棄 了。

前兩天只是熟悉場地,稍做練習。等陸上兩項要上場了,才發現它是標準賽程,也就是跑10k+騎自行車40k+跑5k,我前一晚特地仔 細研究一翻,發現分齡組出發時間最晚(0840),前面有精英組和半程組,我們60歲組四名選手,其中除三名台灣隊員外,一位是娶了泰國老婆的澳洲胖子, 心想我們包辦前三應該不是難事,結果實際的狀況是大會臨時更改了出發的先後順序,等我發現分齡組已經出發時已晚了五分鐘以上,一路苦苦追趕,同隊的林竹泉 和張邦文當然是不用追 的,只要追上那胖子就成了,但那胖子與我的距離始終維持約五分鐘上下,直到騎完車的最後跑步階段,瞄到他已氣力放盡開始用走的了,心裡暗爽,我機會來了, 連路旁熱情的工作人員送上的冰水都顧不得享用,一刻不停的用盡力氣追趕,很令人氣結的是,到了終點居然沒見到他的蹤影,後來聽說他只比我早到一、兩分鐘, 可能是他也發現了危機出現,發揮袋鼠精神,拼上了老命,領取獎牌時他是一拐一拐的走的,但這鐵人精神也真令人欽佩。
CIMG0215.jpg
CIMG0173.jpg


我 們在終點帳棚下休息時,拿出運動表測量當時 的氣溫,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太陽下竟高達攝氏40度,棚內陰影下則是36度,好在溼度倒是不高,因此在太 陽下運動,水分流失的很厲害,難怪許多歐美選手難耐酷熱,紛紛癱在帳棚下,而我們雖然還能勉強維持泱泱大國之風,未與他們一般見識,但隨 手在腿上一摸, 竟然全是鹽粒,回到旅館冲過澡,上床午睡了才發現,身體外表 雖涼了,體內的熱氣卻一時無法消散,輾轉反側難以成 眠,此時 唯一的選擇 是 跳進游泳池去游泳兼降溫。這也讓我學習到在熱帶地方的存活之道,就是「慢活」,難怪一到曼谷機場我們就感受到與台北人很不一樣的慢,泰國的航空公司工作人 員總是禮貌的合十微笑,即使櫃檯前排了一公里的人龍,他也會耐心的解釋為什麼你的行李要收超重費,雖然那理由聽來十分可笑。

無論如何,我們已體驗了的熱帶地方運動比賽,下一場比賽我們就知道該如何應付水分補充、降溫和電解質補充的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